1.
我的班主任会魔法,试想一下,如果你的中学班主任在上课时,突然变出一只鸽子,你还会昏昏欲睡么?
又该怎么想象,一位班主任的包里,常年放着水晶球和魔术扑克?
2.
除了魔术,陈哲威还喜爱许多舞台表演形式。最近,他每天将这颗水晶球放在包里,时不时拿出来,在肩、胳膊、手腕上滚来滚去。比起魔术来,水晶球表演可是“硬功夫。”
3.
拍摄这天,陈哲威正好在给学生讲解一首辞。当说到“圆月”时,他突然从包里掏出一颗水晶球,借此阐述圆月的寓意。作为福利,他特意展示了一段最近苦练的水晶球表演。学生喊道:“哇,他最近真的有在练啊!”
4.
与许多行业一样,魔术师很忌讳评价同行。但对于一些人质疑刘谦的魔术是“小儿科”,陈哲威不以为然。“刘谦日语很好,日本又是魔术大国。就专业而言,他的魔术紧跟国际潮流,加上基本功扎实,语言表达能力强,他红得有道理”。
5.
手指短,一直是陈哲威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。这会让魔术师学习动作时更加费劲。
6.
2009年5月,东南卫视举办面向全国的《全民大魔竞》比赛。陈哲威与搭档组成的“因为组合”,演绎了一位老师利用魔术感化顽劣学生的故事。节目突破层层阻力,夺得福建赛区冠军。
7.
徐峥的魔术主题新片《摩登时代》将于今年暑假上映,剧组在厦门拍摄时,陈哲威被聘请为魔术指导。
8.
陈哲威感叹,现在的孩子个性越来越强,很不好教。他甚至用“卑微”这个词形容他在一些学生面前的状态。孩子成绩不好,他去找家长,但常常听到的却是“没时间”、“我们不懂怎么教,还得老师您多费心”。
9.
学校,对于陈哲威的副业并没有太多意见,因为他从没有触碰过因演出占用教学时间的底线。除了担任班主任,他还是校团委副书记、校少先队总辅导员。
10.
与几乎所有魔术师一样,陈哲威踏入魔术之门,是从自学成本不高的近景魔术开始的。舞台上一个0.5秒的动作,可能要苦练上万次,才能做到天衣无缝。陈哲威时常为迟迟不出效果而焦虑,“很多时候,我真想剁手!”
11.
原版的魔术道具价格昂贵,陈哲威回忆他大学学魔术的窘境,“随便一件原版道具,都要800~1000元。一次他为了更新节目,东挪西凑花了3000元,只为了买一张‘会飞的桌子’”。
12.
陈哲威说,魔术太受流行风潮的影响,在09年刘谦春晚表演魔术之前,他的魔术网站流量一天不过20多个IP,结果春晚结束当晚,流量暴增到2000多IP。下一步,他想帮女友在曾厝垵开一家“魔法主题冰淇淋店”。
13.
由于获奖和媒体报道,再加上刘谦带起的“魔术热”,陈哲威受邀演出的机会日渐增多。暑假某天,他在一天之内,开着车在莆田、泉州、厦门、漳州连赶4场。
14.
每场演出,他都记录在表格中。但是,一切的演出都是以不影响学校教学为前提。
15.
出人意料的是,学生们并不会缠着陈哲威学魔术,即使是在春晚播出后的魔术热潮中。
16.
多年来,陈哲威也遇到过很多拜师诚恳的学员,但有个别学员,在自己觉得学得差不多后,一走了之。陈哲威气愤地称这类人“欺师灭祖”。
《我的班主任会魔法》拍摄手记
试想一下,如果你的中学班主任在上课时,突然变出一只鸽子,你还会昏昏欲睡么?
又该怎么想象,一位班主任的包里,常年放着水晶球和魔术扑克?
对撞:魔术师vs毕业班主任
陈哲威,1984年生,土生土长的厦门人。
上课时,他是中学初三年级的语文老师,也是毕业班班主任;下课后,换上燕尾服,拿起魔术棒,他是厦门颇有名气的魔术师。
2009年5月,在东南卫视举办的《全民大魔境》电视魔术全国比赛中,陈哲威本色出演一位老师,通过魔术,教化一个顽劣的孩子,最终突破重重阻力,夺得冠军。
但现实中,魔术似乎并没有教育孩子的魔力,学生对他的魔术也并不感兴趣。
陈哲威说,作为魔术师,站在台上很风光,可作为老师面对这些处在叛逆期的孩子,我常常感到自己很“卑微”。
“孩子一代比一代有个性,父母一代比一代忙碌”,陈哲威感觉,许多学生家长恨不得花钱雇老师,将自己孩子的教育全权外包。
梦想:从记者到魔术师
高中时,陈哲威的梦想是做一名新闻记者。爱玩电脑游戏的他,时常写下自己对新游戏的评论,并向报社投稿。久而久之,他成了一家全国性报纸的通讯员。
转眼间,陈哲威考上了集美大学中文系。大二这年,一个叫大卫科波菲尔的著名魔术师走进了他的视线。
2004年,这位后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美国人,掀起了一股席卷全国的魔术风暴。
小小的厦门岛,竟然新开张了8家魔术道具店,其中的一家,就开在陈哲威的家门口。
每每经过魔术道具店,陈哲威都忍不住走进去,希望店里的商品全部属于自己。
“写新闻,会的人多,变魔术,会的人少”,大学生陈哲威毅然选择暑假在魔术道具店打工。
学艺:很多时候,我真想剁手
魔术分为舞台魔术和近景魔术两类,大变活人属于前者,刘谦的硬币魔术属于后者。
由于道具简单、成本低,初学者基本是从近景魔术入手。
打工期间的陈哲威,终日烦恼于学艺无门。终于,一位著名的上海近景魔术师来到店里,陈哲威终于等来了师父。
利用互联网,诚恳上进的陈哲威在师父的指导下,“魔艺”有了质的飞跃。
手指短,是陈哲威魔术道路上的一块短板。为了弥补,他只能费力苦练。魔术扑克等各种道具,成了他手上时时刻刻的“伴侣”。
舞台上一个0.5秒的动作,可能要苦练上万次,才能做到天衣无缝。陈哲威时常为迟迟不出效果而焦虑,“很多时候,我真想剁手!
搭档:“因为组合”名字藏玄机
2005年,陈哲威遇见了他魔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——方晓殷。
1980年出生的方晓殷,与陈哲威一样,也是厦门最早的一批魔术爱好者。机缘巧合,他成了陈哲威的搭档。
相见恨晚的两人,立即成立了“因为组合”,“因”与方晓殷的“殷”谐音,“为”与陈哲威的“威”谐音。
搭档有了,钱却还是个大问题。昂贵的魔术道具,让两人的经济“捉襟见肘”。
“随便一件原版道具,都要800-1000元。一次我们俩为了更新节目,东挪西凑花了3000元,只为了买一张‘会飞的桌子’”。
如今,原本2人的组合已经发展到近10人的演出团队,涵盖了模仿秀、沙画等多种表演形式。但陈哲威觉得,魔术受潮流的影响太过强烈,收入也极不稳定,无法作为终生行业。最近,他甚至萌生了帮女朋友开家魔法冰淇淋店的想法。但无论如何,他对于魔术的热情,却将和搭档一起一直燃烧下去。
COPYRIGHT(C)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
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-2
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
电子邮箱:chengui@znlcn.org